当前位置:生活百科帮 >

关于师马昭之心出处的百科

师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出处是什么
  • 师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出处是什么

  •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国家之一,所以文学文化的底蕴也是很深厚的,并且中国诞生过很多著名的文人,这些文人创作了很多经典的著作。那么师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出处是什么呢?1、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斐松之注引《汉晋春秋》。2、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为野心非...
  • 10915
昭襄王之后谁是秦王
  • 昭襄王之后谁是秦王

  • 秦昭襄王嬴稷之后是秦孝文王嬴柱继位。秦昭襄王是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早年在燕国为人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嬴稷在芈月异父弟魏冉的帮助下继位,史称秦昭襄王。因秦昭襄王年幼,由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魏冉辅政。在亲政后,听从范雎的建议,收回宣太后的政权,驱逐四贵,并拜...
  • 4761
司马昭之心的歇后语是什么
  • 司马昭之心的歇后语是什么

  • 歇后语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寓意是: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出自于《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意思是:司马昭的心思,人人都知道。我不能呆在这里受他侮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典故司马昭总揽魏国大...
  • 26260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的意思
  •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的意思

  •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意思是前面的车翻了,后面的车要引以为戒。比喻以往的失败,应该拿来当作教训。出自《荀子·成相篇》:“患难哉!阪为先,圣知不用愚者谋。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故事内容为:贾谊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从小就有“神童”之誉。汉文帝听说他很有才学,请...
  • 28476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出处是什么
  •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出处是什么

  •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出自于民间。鲁迅先生评论自己笔下的《孔乙己》的时候曾经用了这句话。鲁迅被称为现代中国的民族灵魂,他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甚至几代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也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匠之一。跟同时期的世界杰出文学家一样,鲁...
  • 12135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什么意思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什么意思

  • 所谓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到底是什么?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汉语成语,拼音是sīmǎzhāozhīxīn,lùrénjiēzhī,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2、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3、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 25345
独出心裁的出处
  • 独出心裁的出处

  • 【读音】dúchūxīncái【释义】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出处】明·李贽《水浒全书发凡》:“今独出心裁,不依旧样,或特标于目外,或叠采于回中。”【近义词】别出心裁匠心独运别开生面标新立异【反义词】千篇一律如出一辙循规蹈矩如法炮制...
  • 22790
为什么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为什么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三国时期,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干掉司马昭。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
  • 7405
指鹿为马出处在哪
  • 指鹿为马出处在哪

  • “指鹿为马”原义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那么网友们知道指鹿为马出处在哪吗?感兴趣的网友们,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2、典故: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设法试探),持鹿献于二世(秦二世皇帝胡亥),曰:“马也。”...
  • 25065
徐徐图之原句出处是哪
  • 徐徐图之原句出处是哪

  • 出自苏东坡评晁错的话。原句是“夫欲善其事,必先知其当然,至不惧,而徐徐图之”。意思是你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应当先做好规划,坚定做事情的心态。事情发生时不要怕,不急躁,按照规划的计划行动。苏轼,字子瞻,世称苏东坡、苏仙,今四川省眉山市人;晁错,汉族,今河南禹州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
  • 7118
司马炎为什么杀司马昭
  • 司马炎为什么杀司马昭

  • 晋朝是我国历史朝代之一,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主要分为西晋和东晋这两个时期,共十五帝,一百五十五年。司马炎是晋朝的开国皇帝,但是关于这位皇帝弑父的说法,在民间流传较广,而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说明。那么司马炎为什么杀司马昭呢?1、司马炎之所以杀了司马昭是主要是为...
  • 10863
司马昭是不是司马炎杀的
  • 司马昭是不是司马炎杀的

  • 在《三国演义》中,司马炎杀司马昭是为了夺得王位。司马昭在临死之前口不能言,用手指了指司马炎,暗示他是因为司马炎下毒而死的。而在正史的记录中,司马昭是病逝的。司马昭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是晋武帝司马炎之父。司马昭的生平司马昭是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其...
  • 18688
司马昭之心歇后语下一句
  • 司马昭之心歇后语下一句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司马昭,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魏帝曹髦不满司马氏专权秉政,打算亲自讨伐。一天,他...
  • 8277
昭君出塞
  • 昭君出塞

  • 昭君出塞是指汉和匈奴和亲。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昭君出赛故事西汉到了汉宣帝当皇帝的时候,国力强盛。那时北方的...
  • 3750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故事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故事

  • 意思: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成语典故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明帝曹叡死时,托付曹爽与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治理天下。曹爽与司马懿互相排挤,经过激烈的权力争...
  • 20361
司马昭是中风死的吗
  • 司马昭是中风死的吗

  • 司马师、司马昭的死因:司马师在平定毌丘俭时,文鸯杀出,如入无人之境,此前司马师眼睛长出肿瘤,已经切除;这次文鸯来袭,司马师眼睛流脓;后来归去时,眼睛迸出而死。而司马昭是中风猝死,司马昭在刘禅投降后,跟刘禅一起吃酒时大笑一声然后中风而死。司马师(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内温...
  • 8208
事师之犹事父也出自哪里
  • 事师之犹事父也出自哪里

  • “事师之犹事父也”出自《吕氏春秋·劝学》。《吕氏春秋》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又称《吕览》,是一部以道家理论为基础,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的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二十六卷。事师之犹事父也的出处“事师之犹事父也”出自《吕氏春秋·劝学》,原文节选如下:曾子曰:“君子行于...
  • 26680
处处留心皆学问出自哪一首诗
  • 处处留心皆学问出自哪一首诗

  • “处处留心皆学问”出自《红楼梦》第五回的“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意思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可以从一些细小的事情中获得知识。《红楼梦》简介《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书中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未知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主人公是贾宝玉、林...
  • 17758
师心自用的出处
  • 师心自用的出处

  • 【读音】shīxīnzìyòng【释义】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座,谬误差失者多矣。”【近义词】妄自尊大好为人师【反义词】不耻下问虚心好学【例句】求学切不可师心自用,应该多请教...
  • 5739
昭君出塞的故事介绍
  • 昭君出塞的故事介绍

  • 汉朝时期,在汉元帝即位后,匈奴单于呼韩邪入朝自请为婿。汉元帝决定挑选一位宫女当公主嫁给呼韩邪。虽然宫女很想出宫,但却不愿意嫁到匈奴去。这时,有一位宫女主动请求出塞。她名叫叫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管事的大臣听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报汉元帝。汉元帝吩咐大臣选择...
  • 9760
昭然若揭的意思和典故
  • 昭然若揭的意思和典故

  • “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指的是司马昭的野心十分明显,路人都知道。“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一般用于指阴谋家的野心昭然若揭。三国时期,魏臣司马昭继承父兄留下的权势,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魏帝曹髦用“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来形容司马昭的野心。司马昭的介绍司...
  • 4098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出处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出处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寄欢州》,原文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比喻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路遥:路途遥远。《寄欢州》翻译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脚力好赖,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
  • 3857
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出师表的异同之处在哪
  • 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出师表的异同之处在哪

  • 《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出师表》两篇文章都是臣子向君主劝谏的文章,但是臣子劝谏的方式和目的有所不同。邹忌是用自身经历设喻,委婉地讽谏齐王除蔽纳谏,希望齐王可以广开言路,兴利除弊;诸葛亮则是以恳切的言辞分析蜀国的形势,向后主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建议,...
  • 6410
昭君出塞的原因
  • 昭君出塞的原因

  • 根据史料记载,王昭君是因未得皇帝宠幸,悲怨之下注定要求和亲。另有说法是王昭君因为来宫内时不愿意贿赂为自己作画的画师,导致其不得见于汉元帝。恰好此时匈奴来求亲,养尊处优的汉朝公主们不愿意嫁到漠北草原去生活,于是千方百计拒绝掉,无奈之下就按照画作从中挑选,最后王昭君被...
  • 25755
马革裹尸出处
  • 马革裹尸出处

  • “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诗人徐锡麟的《出塞》,原句为: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的意思是:战士只懂得在战场上为国捐躯,何必需要在战死后,用马革将尸体包裹而还。《出塞》是一首边塞诗,抒发了诗人渴望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出塞徐锡麟〔清代〕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
  • 1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