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百科幫 >

教育

> 兩會閉幕式觀後感有哪些

兩會閉幕式觀後感有哪些

2021年全國兩會,即將閉幕。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勢必成為新的里程碑。踏上新徵程,還有新的考題和答卷等待書寫。那麼兩會閉幕式觀後感有哪些呢?

兩會閉幕式觀後感有哪些

【篇一】兩會閉幕式觀後感有哪些

作為肩負黨和國家建設重任,承擔為民服務之責的新時代當代青年,要通過對光榮黨史的學習認知,銘記輝煌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汲取新時代的精神力量,做一朵敢於奔湧的青年“後浪”。

汲取前行之力,要銘記先烈們曾用生命播下的“星星之火”,砥礪初心。1929年5月,共產黨員劉淠西、朱體仁在安徽省第一次發動諸佛庵民團起義,拉開了六霍起義的序幕。1930年4月12日,紅軍攻克霍山縣城,成立了安徽省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府。霍山縣紅色文化底藴雄厚,黨史輝煌,我鎮諸佛庵更是紅色重鎮。時任中共安慶中心縣委書記的烈士劉淠西,劉淠西鎮定地寫下“告獄中難友書”和“告羣眾書”,他對難友們説:“斃我的時候,我是堅決不下跪的。”難友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淠西安慰他們説:“不要難過,革命者流血不流淚,記住吧,一個共產黨員,活着就要為黨工作,給人們以革命的影響。”1932年2月,劉淠西在安慶北門外碟子塘被敵殺害,英勇就義,時年28歲。在刑場上,劉淠西實現了自己的諾言,面對*的槍口站立着,告別了事業,告別了世界。

汲取前行之力,要傳承先烈們曾用青春彰顯的“拳拳之心”,拼搏奮進。在歷經苦難曲折的革命鬥爭中,霍山人民前仆後繼,拋頭顱,灑熱血。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有5萬多優秀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佔當時全縣人口的四分之一。“銘記輝煌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歷數近代以來發生在霍山縣的紅色革命歷史大事件,講述舒傳賢、劉淠西、查茂德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蹟,讓人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感受霍山紅色基因在大別山精神中的具象體現。在新時代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眾多“90後”“95後”甚至是“00後”繼成烈士遺志,不畏艱險,衝鋒在前,在戰疫一線,“後浪”們用自己的方式奏響了扣人心絃的新時代青春之歌。正是因為有了醫護人員、公安幹警、基層一線工作者、志願者等無數中華兒女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才有瞭如今新增病例低位運行的積極向好態勢。

汲取前行之力,要踐行先烈們曾用畢生詮釋的“殷殷之情”,堅持“人民至上”。在即將走向刑場,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革命先烈寫下的《告難友書》中依然沒有兒女情長、家庭瑣事,更沒有貪生怕死、追悔莫及,有的只是對於革命工作的最後交代和對於國家前途和人民未來的思考與擔心。“將心比心為民心,一枝一葉總關情”,先烈們用畢生追求“人民至上”的“殷殷之情”,我們這一代“後浪”也要初心不改,以飽滿自信的精神狀態踐行入黨時的錚錚誓言。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中國夢、創造全體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繼續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在現今這個和平年代,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他們是黨政領導幹部後備人選,應當具備紮實生根的毅力,牢牢堅守初心和使命。曾經落後的小鄉村,將會在所有“後浪”的努力下煥發新光彩,點亮新希望。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後浪”萌新唯有汲取革命先烈們的精神力量,砥礪初心、拼搏奮進,才能書寫一份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光彩熠熠的歷史答卷。

【篇二】兩會閉幕式觀後感有哪些

理想信念是漫漫人生路上的“燈塔”,作為當代青年,要始終保持“心有所信”,方能行穩致遠。

“心中所信”植根於“跟黨走”的堅定信仰。“天下之德,莫過於忠。”理想信念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實踐的。曾有人問鄧小平:“長征那麼艱難兇險,你是怎樣走過來的?”他堅定地回答道:“跟着走!”在長征最艱難之時,許多人不知道部隊明天要開拔到哪裏、最終將落腳何處,但紅軍將士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只要跟黨走,一定能勝利”。這種忠誠信仰的力量,何嘗不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看齊和追隨。時代在變,但對黨忠誠的理想信念不能變。“心有所信”,就要堅定對黨忠誠的信仰,跟着理想信仰走,向着光明的前途走,讓心中有定力、行動有動力。

“心有所信”體現在“敢幹事”的擔當勇氣。“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理想信念不是掛在嘴上、寫在紙上的,而是要詮釋在行動上、體現在崗位上、抒寫在危急時刻。泰戈爾説,“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在疫情防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廣大青年挺身而出,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就有1.2萬多名是“90後”。這份“向險而行”的勇氣,把青年人的擔當抒寫得淋漓盡致。“心有所信”,就要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做到直面困難不怕吃苦,迎難而上勇於擔責,以理想為膀、信念為臂開闢出康莊大道。

“心中所信”離不開“走正道”的赤子初心。“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若是偏離軌道,不走“正路”,一切的努力都是白費。習近平總書記曾就青年價值觀問題指出:“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釦子扣錯了,剩餘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初生牛犢不怕虎”是好事,但必須要做政治上的老實人。縱觀官員落馬,很大一部分在於信仰之堤被沖垮,忘記了“初心”,以致身陷囹圄追悔莫及。“心有所信”,就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樹牢正確的價值觀,常懷律己之心、常修為官之德,講原則、講程序、講公道,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篇三】兩會閉幕式觀後感有哪些

麥金泰爾説:“教育者的責任就是要抵抗事實上將會控制它的社會潮流。”我想,作為一名青年教師,答案只有一個:不忘初心,做新時代的農村教師!

“不忘初心,做新時代的農村教師!”是我教育道路上奮鬥的動力。一直默默地勉勵自己做一名善園裏的守望者,教育就是守望。那麼,如何做好新時代的農村老師呢?

第一,不斷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始終關注自己的專業成長,讓學習成為一種終身習慣,讓讀書成為一種永遠的精神追求。閲讀之於教師,其實就是劃分教書匠和藝術家的一個分水嶺。一輩子教學,儘管勤勤懇懇,但從不或者極少閲讀教輔材料之外的書籍的老師,終其一生,最多也還只能是一個熟練“技工”而已。而總覽所有的名師,沒有哪一個人是脱離了博覽羣書這一基本點而憑空“一夜成名”的。教育沒有什麼先天因素,要有成就,的方法,就是學習,就是閲讀。同時要更廣泛的涉獵知識,改變自身的不足,滿足學生的需求。

第二,用自身的言行引領學生成長成才。“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在教育教學中,我嘗試着、努力着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教師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第斯多惠説過“一個真正的教師指點他的學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勞動的現成的大廈,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磚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廈,教他建築。”大到世界觀、人生觀,小到一舉手一投足,都滲透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如果我們能以自己的品質吸引學生,令學生欽佩,那麼,我們的教育就已經向成功邁進了一大步。

第三,不忘初心,與愛同行。教師的愛如同陽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潤萬物,但是,愛並不意味着遷就放鬆,而是嚴而有愛,愛而從嚴。只要充滿愛,學生們一定會喜歡。我覺得學生最關心的是教師對他的看法如何,的願望是受老師的關心和喜愛,當我們面對學生時,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滿缺點的學生時,如果能儘量發現他們的優點,然後真誠地慷慨地去讚賞他們,就會激發他們內心深處的希望和信心,鼓勵他們奮發向上。我記得一位優秀教師説過這樣一句話:“打着燈籠尋找學生的優點,用顯微鏡來觀查學生的‘閃光點’,儘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滿腔熱忱地歡迎每個學生的微小進步。”

第四,善於思考,不斷向前。隨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每個人都需要不斷思考,進行客觀的自我剖析,做出合理的安排。在充滿荊棘的路上需要運用管理心理學,跟隨時代變化,知曉新發展、新變化、新形勢,促進專業發展。在教育工作中,也要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身心發展客觀規律,用積極的心態去接納學生,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學生,用積極的視角去欣賞學生,讀懂學生才是真正的智慧,運用智慧才能譜寫真情。思考促前行,用心做教育,用愛譜真情,春蠶到老絲未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漫漫教育路,吾將上下而求索。

第五,教師與學校共成長,加強文化建設促進農村學校跨越式發展。教師的發展離不開學校,學校的發展需要文化建設做積澱,讓農村的師生不農村,助力農村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文化與文化建設是學校最重要的特色之一,能使學生終生有益。校園文化非常的重要,成為一個學校發展的積澱,經過不斷的發展和沉澱,文化會促進學校發展,決定了發展方向、辦學理念、教風學風、奮鬥目標和核心價值觀等等校園文化會浸潤在學生心裏,助力農村學校跨越式發展,我們要培養的學生是有特色的,給予學生的是文化,是知識技能,是為人處世,是會學善思。

總之,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承擔着教書育人的神聖歷史使命和責任。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為指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紮根農村,努力爭做新時代的深受學生歡迎的農村教師,努力爭做“四有”教師和“四個”引路人,努力爭做優秀的青年人和優秀黨員,共同譜寫新徵程,共同描繪新時期教育事業的新篇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bkb.com/zh-mo/jy/zqem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