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活百科帮 >

关于而能的百科

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的成语是什么
  • 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的成语是什么

  • 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的成语是“一语中的”。“一语中的”出自马南邨的《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这是把虚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要害。“一语中的”的反义词有“离题万里”,形容写文章或者说话与要讲的主题距离很远,毫不相干。“一语中的”...
  • 8944
临溪而渔中的而用法
  • 临溪而渔中的而用法

  • “临溪而渔”的“而”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以译为:就、然后。“临溪而渔”出自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全文描绘了醉翁亭上秀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他在贬谪后的抑郁心情。出处“临溪而渔”出自《醉翁亭记》,原文节选如下: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
  • 13443
七岁而能涉的涉意思
  • 七岁而能涉的涉意思

  • 七岁而能涉的“涉”意思:趟水过河,从水里走过去,泛指从水上经过。七岁而能涉的意思是:七岁就能趟水过河。“七岁而能涉”出自苏轼所作的《日喻》,《日喻》是一篇善于用形象比喻的议论文。《日喻》原文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
  • 29750
人能碎千金之壁,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
  • 人能碎千金之壁,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

  • 苏轼有文:“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意思是: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打破一口锅时失声尖叫。出自宋代苏轼的《黠鼠赋》。节选内容:“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
  • 15755
而居的造句
  • 而居的造句

  • 而居的造句有:1、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2、长期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现多已定居。3、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4、古希腊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仆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5、当竞争与敌视同你比邻而居时,谨慎就会茁壮...
  • 7825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自哪篇文章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自哪篇文章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是韩愈写的。“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韩愈所作的《师说》,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知道所有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
  • 11762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意思
  •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意思

  •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这句文言文的翻译是:凡是圣人,都不会被外界事物所拘束,能够顺应时世的转移变化。出自《渔夫》,这是渔父反驳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消极思想,讲明真正的圣人是能够禁住世俗的磨难与黑暗,要对生活抱有希望、积极的态度。全文采用对...
  • 16949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的意思是什么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的意思是什么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告诫人们要多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知识。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的《师说》,文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作者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不顾...
  • 21128
俄而雪骤的俄而的意思
  • 俄而雪骤的俄而的意思

  • 俄而雪骤的“俄而”是“一会儿”的意思。“俄而雪骤”:一会儿雪下得很大很密。出自《世说新语》中的《咏雪》,作者为刘义庆。原文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
  • 23193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的意思是:人不是天生就知道知识和道理,谁能够没有疑惑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自《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全文阐述了从师求学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的出处“人非生而知之者”出自《师说》,原文节选如下: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
  • 15747
虽然然而怎么用
  • 虽然然而怎么用

  • 虽然和然而通常可以一起使用,但它们的使用有一些限制。虽然通常表示转折关系,但是虽然...然而...的结构也可以用于表达某种程度的让步或妥协。虽然这个词组在口语中比较常见,但在书面语中也比较常用。虽然和然而的用法有些模糊,但是可以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它们的使用是否得当。...
  • 18255
何苦而不平的而翻译
  • 何苦而不平的而翻译

  • 而的意思:连词,表递进。整句的意思是:还怕挖不平吗?该句出自《愚公移山》一文,《愚公移山》是《列子》中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移山》原文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
  • 20099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翻译
  •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翻译

  •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翻译: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语句出自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游褒禅山记》原文:“余...
  • 29685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意思
  •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意思

  •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翻译: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该句出自北宋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篇散文《墨池记》,此文从传说中王羲之墨池遗迹入笔,巧妙机智地借题发挥,撇下“墨池”之真假不着一言,而是重点论及王羲之本人,说明王羲之的成功取决于其后天的不懈努...
  • 16980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的翻译是什么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的翻译是什么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的翻译是:诚实对待君主反而被怀疑,忠诚却被奸臣诽谤,能不产生怨恨吗?这是出自《屈原列传》。《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一...
  • 21613
知而好学然后能才翻译
  • 知而好学然后能才翻译

  • “知而好学,然后能才”出自《劝学》。意思是:明白了才能好好学,然后才能成才。《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这篇文章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内容、方法和目的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
  • 25005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翻译为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翻译为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告诫人们要多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知识。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的《师说》,文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作者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不顾世...
  • 25069
左传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意思
  • 左传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意思

  •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意思是:人没有不犯错误的,犯了错但是能及时改正,这就是最好的了。“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春秋时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宣公·宣公二年》。《左传》的介绍《左传》是一部记史文学作品,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
  • 28343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处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处

  • 意思: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师说》。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
  • 5764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处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处

  • 意思: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师说》。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
  • 7657
潭西南而望的而的意思
  • 潭西南而望的而的意思

  • 潭西南而望的而翻译:表承接,来。潭西南而望翻译为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该句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小石潭记》,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
  • 26371
三而竭什么意思
  • 三而竭什么意思

  • 这句话的正确表述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枯竭了。形容气势最初时,最旺盛。做事要一气呵成,还要有信心和毅力,如果接二连三的断断续续,会给你造成负面影响的。“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 22283
结友而别中而的意思
  • 结友而别中而的意思

  • 而的意思:然后、方才、就,表承接。整句的意思: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该句出自《资治通鉴》中《孙权劝学》一文,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
  • 24238
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的意思是什么
  • 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的意思是什么

  • “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的意思是: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打破一口锅时失声尖叫。“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一句出自宋代苏轼的《黠鼠赋》,这篇文章主要告诉了人们:自己不能专心,受外物左右,这才是人被“老鼠”欺骗的真正原因。《...
  • 30143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译文
  •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译文

  • 翻译: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久而久之,能通过脚步声分辨是谁。辨:分辨。“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出自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项脊轩志》,全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
  • 2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