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百科幫 >

關於啟示的百科

孫權勸學呂蒙變化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 孫權勸學呂蒙變化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 孫權勸學中呂蒙的變化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也告訴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還有就是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孫權勸學呂蒙的變化啟示《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鑑》卷十六,是北宋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創作的一篇記敘...
  • 19811
《程氏愛鳥》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 《程氏愛鳥》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 《程氏愛鳥》是一篇傑出的寓言散文,首段記作者母親因吃齋行善,故“惡殺生”,禁捕雀鳥,任其生長繁息,使眾鳥不畏人捕而與人親近,實際上起到保護鳥類的作用,那麼《程氏愛鳥》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1、全篇講的是愛鳥的故事。究其深意,在於一個“仁”字,篇末的“苛政猛於虎,信哉!”正顯出...
  • 31846
鑿壁借光有什麼啟示
  • 鑿壁借光有什麼啟示

  • “鑿壁借光”的意思是,將牆壁鑿出一個洞,藉助這個洞使鄰居家的燭光照到自己家來。“鑿壁借光”是個成語,出自《西京雜記》卷二,它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現在這個成語用來形容讀書勤奮刻苦。也稱“鑿壁偷光”。原出處:《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
  • 29752
《荀巨伯探友》的啟示是什麼
  • 《荀巨伯探友》的啟示是什麼

  • 荀巨伯探友本文選自《世說新語·德行》。這本書是由南朝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荀巨伯大老遠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卻遇上了戰亂。那麼《荀巨伯探友》的啟示是什麼。1、做人應該講情意,堅持自己的原則;2、對待朋友要保持忠誠,在朋友有困難時應該伸出援助之手;3、要在遇到任何...
  • 18794
塞翁失馬受到的啟示
  • 塞翁失馬受到的啟示

  • 《塞翁失馬》的故事告訴人們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答案或說在不同的時間也有不同的答案,萬物皆有兩面性。任何時候有失必有得,不要因為一時的失去而難過,也不要因為一時的獲得而竊喜,遇到事情要以平常心對待,不要斤斤計較。《塞翁失馬》的故事戰國時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塞翁...
  • 16527
畫龍點睛文言文翻譯和啟示
  • 畫龍點睛文言文翻譯和啟示

  • 翻譯: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畫了四條龍在牆壁上,但沒有畫眼睛,他常常說:“點了眼睛龍就立即騰飛離開了。”人們都認為虛妄荒唐,就堅持請求張僧繇給龍點畫上眼睛。張僧繇就點了兩條龍的眼睛。一會兒,雷電擊破了牆壁,兩條龍乘著雲騰飛上了另外兩條沒有被點畫上眼睛的龍還都在牆...
  • 4965
莊周家貧中得到的道理
  • 莊周家貧中得到的道理

  • 莊周家貧告訴我們,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誠心誠意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決不能只說大話,開空頭支票,不切實際的好話是毫無用處的。莊周家貧的故事莊周家貧的故事選自《莊子·外物》。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
  • 4671
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啟示
  • 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啟示

  • 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開始一半而已。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越要堅持到最後。詳細釋義: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開始一半而已,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愈要認真對待。常用於以勉勵人做事要善始善終。辨析:成語意思可以從字面來理解,“行百里者...
  • 5778
孔子故事以及啟示
  • 孔子故事以及啟示

  • 孔子的故事:孔子的學生子夏被派到莒父去做地方官,子夏在臨走之前去拜望老師,向孔子請教怎樣才能治理好一個地方。孔子對子夏說:“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子夏表示一定按照老師的教導去做,就告別孔子上任去了。後來,“欲速則不達”作為諺語流傳了下來。...
  • 28282
孟母三遷文言文啟示
  • 孟母三遷文言文啟示

  • 《孟母三遷》強調了環境的重要性,告訴人們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和教育,才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同時也告訴我們孩子在生活中應該善於學習與思考,不要完全被周圍的環境所影響。《孟母三遷》原文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遊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
  • 6318
《老鼠嫁女》故事的啟示是什麼
  • 《老鼠嫁女》故事的啟示是什麼

  • 在江南一帶的民間傳說中,說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舊曆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確保來年平安吉祥,那麼《老鼠嫁女》故事的啟示是什麼?1、通過老鼠爸爸在與一連串的“偉大的人”的交談後,我們不難發現原來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最偉大的人”,因為再偉大的人也不能在每個領...
  • 6349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有哪些啟示
  •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有哪些啟示

  • 啟示傳統的解釋以朱熹《四書章句集註》為優,朱熹從理學家的立場出發將這句話的意思概括為四個字“進學不已”,也就是說要不斷地學習,這個解釋對於我們的學習態度仍然具有很好的啟發意義。孔夫子的本意也包涵了這一層意思,與孔子一生“學而不厭”的治學態度是吻合的。然而,這是...
  • 18837
橘逾淮為枳的哲學啟示是什麼
  • 橘逾淮為枳的哲學啟示是什麼

  • 《橘逾淮為枳》的哲學啟示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橘子和枳子本是一種東西,但因南北方的土壤、氣候不同,生長出來的果實形同而神異。所以生長在淮河以南的稱為橘,生長在淮河以北的稱為枳。《橘逾淮為枳》說明了同樣一件事物,由於環境的不同,其結果可能有很大的差異,對不同的事物要...
  • 29992
仲尼相魯文言文啟示
  • 仲尼相魯文言文啟示

  • 《仲尼相魯》翻譯:孔子擔任魯國宰相,景公認為這是齊國的憂患。對晏子說:“鄰國有聖人,就是敵對國家的憂患。現在孔子當了魯國的宰相可怎麼辦?”晏子回答說:“君主用不用憂愁。拿魯國的國君,是個昏庸軟弱的君主;孔子是德行才能出眾的宰相。國君不如暗地裡表示欽慕孔子的才能,假說許...
  • 9679
北人食菱表達了什麼
  • 北人食菱表達了什麼

  • 意思:有個出生在北方不認識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這個出生在北方的人連菱角殼也一起放進嘴裡吃。有人對他說:“吃菱角必須去掉殼再吃。”那人為了掩飾自己的缺點,護住自己的無知,說:“我並不是不知道。連殼一起吃進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熱解毒。”問的人說:“北方...
  • 23167
六尺巷給我們的啟示
  • 六尺巷給我們的啟示

  • 六尺巷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和睦、包容忍讓、平等待人。清代康熙年間,大學士張英的府邸與吳姓相鄰,吳姓蓋房欲佔張家隙地,雙方發生糾紛,告到縣衙。因兩家都是高官望族,縣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難以定奪,連稱憑相爺作主。相府家人遂馳書京都,張英閱罷,立即批詩寄回,詩曰:“千里家書只為牆...
  • 5367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捨的啟示
  •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捨的啟示

  • 《華歆避難》告訴我們危難之時見人心的道理,在自身不承擔任何風險時信守承諾是相對容易的事,而即使有危險也能信守承諾,才能說明此人的品性。在遇到危險時,依舊可以踐行諾言,始終言行一致的人才是真誠信。《華歆避難》的原文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
  • 27036
一葉障目的故事概括
  • 一葉障目的故事概括

  • 一葉障目意思是一片葉子擋在眼前會讓人看不到外面的廣闊世界,比喻被區域性或暫時的現象所迷惑。告訴我們要看清事物的全貌,不能盲目輕信、盲目崇拜,必須經過科學的調查和驗證,以謙虛謹慎的態度予以看待。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原理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
  • 14316
《孫權勸學》的啟示是什麼
  • 《孫權勸學》的啟示是什麼

  • 《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鑑》,是北宋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創作的一篇記敘文,那麼《孫權勸學》的啟示是什麼呢?1、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
  • 23877
鄒忌諷齊王納諫有什麼啟示
  • 鄒忌諷齊王納諫有什麼啟示

  • 《鄒忌諷齊王納諫》的背景:春秋戰國時期,七雄並立,各諸侯國間有頻繁的兼併戰爭,不同統治集團內部新舊勢力的鬥爭異常尖銳激烈。各國統治者爭相延攬人才,虛心納諫,爭取“士”的支援。齊威王繼位後,不治朝事,大臣鄒忌就諷諫齊王,勸說齊王納諫,革除弊端,改良政治。《鄒忌諷齊王納諫》...
  • 32094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啟示:學習和思考同等重要,一個也不能缺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及學習方法。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如果只死記硬背而不去思考和理解,就會不辨真偽,更不會融會貫通,學...
  • 7633
孫權勸學的啟示是什麼
  • 孫權勸學的啟示是什麼

  • 《孫權勸學》告訴人們的啟示和道理:學習對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人不可以不學習。做人切勿一直用同樣的態度對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要善於聽取他人的建議或意見。一個人只要廣泛涉獵,總會學有所成。《孫權勸學》原文初...
  • 31779
自相矛盾得到的啟示
  • 自相矛盾得到的啟示

  • 《自相矛盾》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實事求是,三思而後行,不能自我矛盾、相互牴觸。“自相矛盾”常用來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牴觸,不能自圓其說。《自相矛盾》的故事楚國有一個賣兵器的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好多人都來看,他就舉起他的盾,向大家誇口說:“我的盾,是世界...
  • 29177
孟母三遷得到什麼啟示
  • 孟母三遷得到什麼啟示

  •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人的性格和生活環境有很大的聯絡,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人們在生活中應該善於學習與思考,不要完全被周圍的環境所影響。《孟母三遷》的故事戰國時期,有一個學問家名叫孟子。孟子小的時候十分調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費了很多心血...
  • 14175
飛蛾撲燈的啟示人生哲理
  • 飛蛾撲燈的啟示人生哲理

  • 《飛蛾和燈泡》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勇於表達和為他人著想的道理。故事內容為:燈泡滅了,我仔細檢查了一下,鎢絲並沒有斷,我重新按了下開關,燈泡閃了兩下又滅了。我問:“你怎麼了,不開心麼?”燈泡回答:“有個飛蛾在窗戶外面看我好久了。”我說:“那不是挺好的,終於有人看上你了。”燈泡說...
  • 27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