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百科幫 >

教育

> 焚書坑賞析

焚書坑賞析

全詩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解釋

燃燒竹帛的青煙散盡帝業也化而為虛,函谷關和黃河白白護衞着始皇帝所居。

焚書坑內的灰燼未冷山東已發生暴亂,滅亡秦國的劉邦和項羽原本並不讀書。

劉項原來不讀書全詩及解釋 焚書坑賞析

《焚書坑》註釋

焚書坑:秦始皇焚燒詩書之地,故址在今陝西省臨潼縣東南的驪山上。

竹帛:代指書籍。煙銷:指把書籍燒光。帝業:皇帝的事業。這裏指秦始皇統治天下,鞏固統治地位的事業。虛:空虛。

關河:代指險固的地理形勢。關:函谷關。河:黃河。空鎖:白白地扼守着。祖龍居:秦始皇的故居,指咸陽。祖龍:代指秦始皇。

山東:崤函之東。一説指太行山之東,即為秦始皇所滅的六國舊有之地。

劉項:劉邦和項羽,秦末兩支主要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不讀書:劉邦年青時是市井無賴,項羽年青時習武,兩人都沒讀多少書。

《焚書坑》賞析

這首詩的首句以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史實作為切入點,明敍暗議,用略帶誇張的手法揭示了焚書與亡國之間的矛盾。次句緊承首句,又從另一角度揭示秦王朝滅亡的教訓,有利天險也不能守住基業。

第三句在點題的同時,進一步對焚書一事做出了評判。最後一句以議論結尾,借劉邦、項羽二人不讀書之史實抒發感慨。這首詩以史家筆法,獨闢蹊徑,把“焚書”與“亡國”看似不相關的事情聯繫到一起,層層推進,自然圓轉,言辭誇張,言他人所未言,巧妙的諷刺了秦始皇焚書的荒唐行為。

劉項原來不讀書全詩及解釋 焚書坑賞析 第2張

《焚書坑》創作背景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為了鞏固他的統治地位,採取丞相李斯的建議,於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燒燬圖書(醫藥、卜筮、農作書籍除外),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活埋儒生,力圖使他的帝業延續下去。作者可能到過燒燬圖書的地方,耳聞目睹,有感而作。

《焚書坑》作者介紹

章碣,晚唐詩人。原籍桐廬(今浙江桐廬縣),後遷居錢塘(今浙江杭州市)。成通末(874),以詩著名,然累試不第。後競流落不知所終。由於遭遇坎坷,章碣詩中富有批判鋒芒。

乾符四年(877),禮部侍郎高湘曲貢舉,擢其所知者邵安石為進士,碣又落第,便憤而作《東都望幸》詩,借寫宮怨以刺唐末科舉中的徇私舞弊。詩工七律,並自創變體,為時人所效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bkb.com/zh-mo/jy/d5xq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