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百科幫 >

關於子亦有不利焉翻譯古今異義的百科

子亦有不利焉翻譯焉
  • 子亦有不利焉翻譯焉

  • “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翻譯是:然而鄭國滅亡了,您也有不利的一面啊。這句話出自《燭之武退秦師》,原句爲: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爲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
  • 17607
爾之不才亦已焉哉的意思
  • 爾之不才亦已焉哉的意思

  • 意思:如你竟然不成才,休矣休矣我心枉。該句出自東晉詩人陶淵明所創作的《命子》,此詩透過歷述陶氏先祖功德、祖輩光榮來激勵兒子,表達了詩人希望兒子成長,同時也訓示兒子將來要成爲一個有作爲、有抱負的人。《命子》原文命子東晉·陶淵明悠悠我祖,爰自陶唐。邈焉虞賓,歷世重光。...
  • 26423
百姓之不見保 爲不用恩焉翻譯 百姓之不見保翻譯
  • 百姓之不見保 爲不用恩焉翻譯 百姓之不見保翻譯

  • 這句話的意思是:老百姓沒有受到愛護,是因爲君主不肯佈施恩德的緣故啊。這句話出自:《齊桓晉文之事》。本文透過孟子游說齊宣王提出放棄霸道,施行王道的經過,比較系統地闡發了孟子的仁政主張。擴展資料孟子(前372—前309),名軻。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後的儒學...
  • 23714
百姓之不見保 爲不用恩焉翻譯 百姓之不見保爲不用恩焉譯文
  • 百姓之不見保 爲不用恩焉翻譯 百姓之不見保爲不用恩焉譯文

  • “百姓之不見保,爲不用恩焉”的意思是:老百姓之所以沒有受到愛護,是因爲君主不肯佈施恩德的緣故。“百姓之不見保,爲不用恩焉”出自《齊桓晉文之事》,全文講述了孟子游說齊宣王施行王道的故事。《齊桓晉文之事》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
  • 10912
今之衆人 其下聖人也亦遠矣的翻譯是什麼
  • 今之衆人 其下聖人也亦遠矣的翻譯是什麼

  • “今之衆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的翻譯是:如今的普通人,他們的才能遠低於聖人。“今之衆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這句話出自唐代詩人韓愈的《師說》,被收錄在《昌黎先生集》這本作品中,是一篇議論文。《師說》這篇文章中,使用了對偶和排比的句式,使奇偶駢散配合使用,起到了加強文章氣...
  • 16075
至今父老語其名輒感泣焉的意思是什麼
  • 至今父老語其名輒感泣焉的意思是什麼

  • “至今父老語其名輒感泣焉”的翻譯:到現在,鄉里的老人們談到岳飛的名字還是會感慨流淚。“至今父老語其名輒感泣焉”出自文言文《岳飛治軍》,表現了岳飛的聲望以及老百姓們對岳飛的感激,側面表現出岳飛爲老百姓做出的功績之大。至今父老語其名輒感泣焉的原文“至今父老語其名...
  • 25288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意思
  •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意思

  •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意思是:別人不瞭解我,而我並不在心中怨恨,這樣纔算是君子。出自《學而》。《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爲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節...
  • 25002
今吾子又死焉翻譯
  • 今吾子又死焉翻譯

  • 今吾子又死焉的翻譯:現在我的兒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該句出自《禮記·檀弓下》中《苛政猛於虎》一文,記載孔子和弟子子路路過泰山時,遇到一名身世悽慘的婦女的故事。後來從這個故事中引申出了“苛政猛於虎”的成語,意思就是統治者的苛捐雜稅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苛政猛於...
  • 26017
焉得虎子的得是什麼意思
  • 焉得虎子的得是什麼意思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文言文《班超投筆從戎》,選自《後漢書·班超列傳》,全文翻譯爲:班超,字仲升,扶風郡平陵縣人,是徐縣縣令班彪的小兒子。他爲人志向遠大,不拘泥小節。但心裏十分孝敬父母,辦事謹慎,常常從事辛苦的粗活,不認爲幹勞苦低下的事是可恥的。班超的口才很好,廣泛涉獵...
  • 5838
至今父老語其名輒感泣焉翻譯現代文
  • 至今父老語其名輒感泣焉翻譯現代文

  • “至今父老語其名輒感泣焉”譯文:到現在,(當地的)老人們談到他(岳飛)的名字總是會感慨流淚。這句話說的老人們思念岳飛時的情景,岳飛是南宋時期的抗金名將,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是人人敬仰的大英雄。《岳飛治軍》紹興六帥,皆果毅忠勇,視古名將。嶽公飛獨後出,而一時名聲幾冠...
  • 26296
子曰學而時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
  • 子曰學而時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

  • 翻譯: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該句出自《論語·學而》,《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爲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子曰學而時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原文子...
  • 10620
小石潭記知識點古今異義
  • 小石潭記知識點古今異義

  • 《小石潭記》中的古今異義字詞如下:1、小生:古義:年輕人;今義:指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2、去:古義:離開,乃記之而去;今義: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去。3、聞:古義:聽到,聞水聲;今義:用鼻子嗅氣味。4、居:古義:停留,不可久居;今義:住。5、可,古義: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今義:能願動詞,可以。6、布:古義:映;今...
  • 14093
吾日三省吾身三古今異義有什麼不同
  • 吾日三省吾身三古今異義有什麼不同

  •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的古義爲多次,是虛數、古代在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今義表示數詞三。“吾日三省吾身”出自《論語·學而》,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 8920
交通的古義和今義 交通的古義和今義是什麼 交通古今義是什麼
  • 交通的古義和今義 交通的古義和今義是什麼 交通古今義是什麼

  • 交通的古義和今義是:1:交錯相通。引證:康有爲《大同書》辛部第三章:“大同之世,全地皆爲自治,全地一切大政皆人民公議,電話四達,處處交通。”2、今義:交通運輸;往來;各種交通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引證:洪深《青龍潭》第二幕:“林公達:‘必得等到交通發達,生活纔會比前進步,比前寬裕的。...
  • 6515
小石潭記的古今異義是什麼
  • 小石潭記的古今異義是什麼

  • 《小石潭記》的古今異義:小生的古義是年輕人,今義是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去的古義是離開,今義是前往;聞的古義是聽到,今義是用鼻子嗅氣味。;居的古義是停留,今義是居住;布的古義是顯現,今義是可做衣服的棉麻品;許的古義表示約數,今義是允許;佁然的古義爲呆呆的樣子,今義是靜止的...
  • 23259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翻譯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翻譯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意思: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終結便罷休。該句出自《衛風·氓》,《衛風·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棄婦自訴婚姻悲劇的詩歌。此詩女主人公以無比沉痛的口氣回憶了戀愛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後被丈夫虐待和遺棄的痛苦,表達了她悔恨...
  • 16858
君子喻於利小人喻利意思
  • 君子喻於利小人喻利意思

  •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意思是:君子通曉的是道義,小人通曉利益。“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出自《論語·里仁》,這句話指出了君子與小人的區別,孔子認爲君子以“義”作爲行爲準則,小人以“利”作爲行爲準則。賞析“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句話體現了孔子對君子的行爲準則...
  • 12221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出自哪裏
  •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出自哪裏

  • 意思: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該句出自《論語·學而》,《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爲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人不知而不慍”的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
  • 4079
元日古詩陳與義翻譯是什麼
  • 元日古詩陳與義翻譯是什麼

  • 元日古詩可以翻譯爲:近五年來輾轉奔波,每件事情都不如心意。當我飲屠蘇酒時忽然發現自己衰老了,在經歷了一段漂泊之後竟然安然歸鄉。客居他鄉是不得已的事情,原本決心學道以清除內心雜念,後來卻違背了自己原本的意願,步入仕途。花草尚且知道季節轉換而百倍珍惜,更何況是人,面對草...
  • 18740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翻譯
  •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翻譯

  •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意思爲:別人不瞭解我,我也不生氣,不也是有德的君子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出自《論語》第一章《學而》,表達了孔子對君子的道德要求。人不知而不慍的讀音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rénbùzhīérbúyùn,búyìjūnzǐhū?人不知而不慍的原...
  • 6261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翻譯是什麼
  •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翻譯是什麼

  •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翻譯爲:別人不瞭解我,我爲此並不感到生氣,這不就是君子的做法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出自《論語》,節選原文爲: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
  • 9210
姜氏欲之 焉闢害翻譯 公曰姜氏欲之焉闢害翻譯
  • 姜氏欲之 焉闢害翻譯 公曰姜氏欲之焉闢害翻譯

  • “姜氏欲之,焉闢害”的翻譯是:姜氏想要這樣,我怎麼能躲開這種禍害呢?“姜氏欲之,焉闢害”出自先秦左丘明的《鄭伯克段於鄢》,全文講述了鄭莊公與其胞弟共叔段之間的鬥爭以及鄭莊公與其母決裂又重歸於好的故事。姜氏欲之的原文“姜氏欲之”出自左丘明的《鄭伯克段於鄢》,原文節...
  • 8691
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的翻譯
  • 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的翻譯

  • 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翻譯:現在您有個小小的薛,不把那裏的人民看做自己的子女,撫育愛護他們,反而趁機用商人的手段在他們身上謀取私利。該句選自劉翔編訂的《戰國策·齊策》中的《馮諼客孟嘗君》一文。記敘了馮諼爲鞏固孟嘗君的政治地位而進行的種種政治外交...
  • 8606
笑的古義和今義是什麼
  • 笑的古義和今義是什麼

  • 笑字的古今義沒有區別,都是愉快的表情,或發出歡喜聲音的意思。《說文》從竹從夭義雲:竹得風,其體夭屈如人之笑。古今有所不同的是,這個字有很多不同寫法,屬於異體字。釋義:笑(拼音:xiào)爲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5]。此字始見於戰國楚帛書,古字形從竹、從犬,後來“犬”演變爲“...
  • 25725
遊褒禪山記的古今異義
  • 遊褒禪山記的古今異義

  • 《遊褒禪山記》的古今異義:1、十一。古義是十分之一,今義是數詞,或指中國國慶日。2、非常。古義是不平常。今義是副詞。3、學者。古義指讀書人,今義特指有專門學問的人。4、所以。古義指“……的原因”,今義表示因果。5、於是。古義指這件事,今義爲連詞。6、古義表感嘆,今義指悲...
  • 32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