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活百科帮 >

关于仄声的百科

平仄是什么意思
  • 平仄是什么意思

  • 可能在文章中看到平仄这个词语,或者在与人交流等情况中听到了这个词语,但是可能不是很了解这个词语的具体意思,那么平仄是什么意思呢?1、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
  • 20111
平仄怎么分
  • 平仄怎么分

  • 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1、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
  • 7042
声声慢意象分析
  • 声声慢意象分析

  • 《声声慢》意向词主要有:淡酒,秋风,北雁,黄花,细雨。释义:《声声慢》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
  • 24981
仄怎么读什么意思
  • 仄怎么读什么意思

  • “仄”这个字的读音为(zè),基本释义:1.仄声。与“平”相对。2.心里不安。3.狭窄。4.倾斜。5.古又同“侧(cè)”。结构:半包围结构。五行:金。笔顺:横、撇、撇、捺。仄声:古汉语四声中上声、去声、入声三声的总称。与“平声”相对。同本义1.仄,侧倾也。——《说文》2.行山者仄...
  • 27881
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是什么
  • 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是什么

  •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那么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是什么呢?1、上联以仄声收尾,下联以平声收尾。因此贴对联时一定要将上联贴在右手边。2、上下联平仄相对,且一般情况下都是用律句,三四五六七言都是如...
  • 29365
声呐是超声波吗
  • 声呐是超声波吗

  • 声呐是超声波。声呐装置由电子机柜、基阵、辅助设备三部分组成。它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形式,声呐利用水中声波对目标进行反射,从而探测、定位目标,也能对目标进行通信。...
  • 22842
声声慢的意象及其含义
  • 声声慢的意象及其含义

  • 《声声慢》的意象:酒、雁、花、桐,集中表现了词人的无限愁苦之情,使得词人的情仇爱恨重重叠叠,无边无尽,半壁江山沦丧之伤,人间天上分离之痛,美满婚姻难全之恨,形影相吊孀居之苦,漫漫余生难捱之愁等等,可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
  • 5442
对联上联应该是平还是仄
  • 对联上联应该是平还是仄

  • 对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遵循律诗的规律: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也就是三声或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也就是一声或二声。...
  • 9784
春联平仄规则
  • 春联平仄规则

  • 春联平仄的要求是:1、上联以仄声收尾,下联以平声收尾。2、上下联平仄相对,且一般情况下都是用律句,三四五六七言都是如此。特殊修辞需要例外。3、如上下联有多个句子,则需要遵循“马蹄韵”规则,即依照“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或“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的顺序。...
  • 6459
诗词七律平仄表
  • 诗词七律平仄表

  •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说明:〇...
  • 7369
叮当声像是铃声的扩句
  • 叮当声像是铃声的扩句

  • “叮当声像是铃声”扩句是“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扩句又叫扩写,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内容,使句子的或课文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扩句的方法有以下几点:1、局部括句法,将句子分成两个部分:...
  • 24065
李清照词声声慢原文
  • 李清照词声声慢原文

  •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该词细致地表现了一个妇女在秋日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绪。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
  • 4005
七言诗的平仄规律
  • 七言诗的平仄规律

  • 1、平仄两两交替。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的汉字声律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就是律绝和律诗诗句平仄的组合原理。2、出对句平仄相对。第一句是“仄、平”,则第二句为“平、仄”,第三句为“平、仄”,则第四句为“仄、平”,相互之间是平仄对应的。3、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平仄要相粘。平...
  • 8469
山岗是一声还是三声
  • 山岗是一声还是三声

  • 山岗:[shāngǎng]。释义:同“山冈”。①(—子、—儿)高起的土坡:黄土~儿。②(—子、—儿)平面上凸起的一长道:肉~子。③守卫的位置:站~|门~|布~。[岗位]守卫、值勤的地方。也指职位:工作~。汉字的影响:汉字作为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当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不同的方言、甚至语言都使用...
  • 23623
声声慢赏析
  • 声声慢赏析

  • 这首词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作品原文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
  • 29143
风声雨声声声入耳的下一句
  • 风声雨声声声入耳的下一句

  • “风声雨声雷声,声声入耳”下一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其本身为一副对联,常被人用来告诫他人努力学习、心系国家,以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目的。这副对联是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顾宪成所著,因为对联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而常被世人引用。作者简介顾宪成(1550年-1612...
  • 18299
声呐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呢
  • 声呐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呢

  • 声呐利用的是超声波。声呐是超声波的应用之一,声呐即是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强且传播距离远的特点进行距离测定。超声波的声音频次高于20000Hz,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很广,而次声波的声音对人体有害。...
  • 8402
平声是哪几声
  • 平声是哪几声

  • 平声是汉语拼音的第一、二声。古汉语字调有平声和仄声,平声音分为阴平和阳平,阴平为第一声,阳平为第二声,而仄声则是汉语拼音的第三、四声。...
  • 14851
对联平仄要求
  • 对联平仄要求

  • 春联平仄的要求:上联以仄声收尾,下联以平声收尾;上下联平仄相对,且一般情况下都是用律句,三四五六七言都是如此。特殊修辞需要例外;如上下联有多个句子,则需要遵循“马蹄韵”规则,即依照“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或“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的顺序。什么是平仄?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
  • 24311
声呐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
  • 声呐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

  • 声纳,是英文缩拼字“sonar”的音译,原意为“声音导航和测距”,是利用水下声音来探测水中目标及其状态的仪器或技术,那么声呐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呢?1、声呐是属于超声波。2、声呐是超声波的应用之一,声呐即是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强且传播距离远的特点进行距离测定。超声波的声音频...
  • 8644
写对联的平仄要求
  • 写对联的平仄要求

  • 对联的平仄要求是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除了平仄要求外,写对联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
  • 12803
夸父是一声还是四声
  • 夸父是一声还是四声

  • 读一声,读音是kuāfù。夸父,是《山海经》和《列子》中记载的神话人物,立志追赶太阳,终未及,半道渴死,是太阳崇拜的神话故事。在《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海外北经》、《大荒东经》、《大荒北经》中都有出现。夸父追日远古时代,在我国北部,有一座巍峨...
  • 4852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一句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一句

  • 下一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说的是明朝“东林书院”的事儿。这个对联是“东林党”的顾宪成编撰的。...
  • 9432
iphonex扬声器没声音怎么办
  • iphonex扬声器没声音怎么办

  • iphonex扬声器没声音的原因可能是把手机的音量设置太低了,可以调一下手机音量试试;如果不行可能就是手机扬声器坏了,可以联系手机售后处理;还有可能是手机自身系统故障,可以把手机重启一下或者有新的系统更新就升级一下。iphonex扬声器没声音iphonex扬声器没有声音可能是手机...
  • 10272
声声慢翻译
  • 声声慢翻译

  •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该词细致地表现了一个妇女在秋日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绪。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
  • 1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