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活百科帮 >

关于岂有此理的百科

岂有此理是什么意思
  • 岂有此理是什么意思

  • 岂有此理,汉语成语,拼音是qǐyǒucǐlǐ,出自《南齐书·虞悰传》。那么岂有此理是什么意思?下面一起来看看吧。1、意思是哪有这个道理。指别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极其荒谬。2、近义词:莫名其妙、不可思议。3、用法:作谓语、分句,含贬义;指没有这个道理。4、出处:《南齐书·虞悰传》:...
  • 30142
莫名其妙的近义词有哪些
  • 莫名其妙的近义词有哪些

  • 很多人都应该听说过这个成语,这个成语就是莫名其妙。虽然说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但是却不知道这个成语有哪些近义词。那么莫名其妙的近义词有哪些呢?1、不可捉摸: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2、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3、岂有此理:哪有这个道理。...
  • 8185
有子如此
  • 有子如此

  • “有子如此,夫复何求”的意思就是:如果我能有这样的孩子,那我就没什么想要的了。原句有很多版本,例如“惟忠与义,夫复何求”,这句话出自唐代房玄龄所著的《晋书·宗室列传》一篇中,节选原文为:“承叹曰:‘吾其死矣!地荒人鲜,势孤援绝。赴君难,忠也;死王事,义也。惟忠与义,夫复何求!’”节...
  • 29283
山近月远觉月小哲理相近
  • 山近月远觉月小哲理相近

  • 与“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哲理相近的诗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都强调要突破自身局限看待事物,事物的面貌常常因观看的视角不同而不同。山近月远觉月小的出处山近月远觉月小出自王守仁的《蔽月山房》,全诗如下: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
  • 29549
岂可修是什么意思
  • 岂可修是什么意思

  • 可能在文章中看到岂可修这个词语,或者在与人交流等情况中听到了这个词语,但是可能不是很了解这个词语的具体意思,那么岂可修是什么意思呢?1、岂可修:岂可修是日文,意思为可恨、可恶音译过来后就成了岂可修了。2、【词目】可恨。3、【拼音】kěhèn。4、【释义】令人感到愤怒。5...
  • 26356
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的翻译
  • 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的翻译

  • 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翻译: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人杀生的?该句出自宋代苏轼所作的《和桃源诗序》,该文讲的是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6718
此道的造句
  • 此道的造句

  • 此道的造句有:1、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2、人莫不知此道之美,而莫之御也,莫之为也何居?3、半生游此道,观海特茫茫。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此道今人弃如土。5、深谙此道,投资者纷纷将主权债作为一个僻难所,美国主权债务收益率在降级...
  • 27602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的翻译
  •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的翻译

  •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翻译: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该句出自北宋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篇散文《墨池记》。此文从传说中王羲之墨池遗迹入笔,巧妙机智地借题发挥,撇下“墨池”之真假不着一言,而是重点论及王羲之本人,说明王羲之的成...
  • 19841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的意思
  •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的意思

  •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的意思是:即便是让我千次万次地被侮辱,又有什么后悔的呢。这句文言文是出自《报任安书》,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作者在信中以激愤的心情,饱满的感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为著作《史记》而不得不含垢忍辱苟且偷生的痛苦...
  • 15676
此时无声胜有声出自
  • 此时无声胜有声出自

  • 此时无声胜有声表达的意思:表面是形容琵琶弹奏达到了非常高深意境,而实际上结合全文来看,形容的是一种幽怨和深深思念的感情达到沸点时,没有任何语言或音乐可以形象的描述出来,唯有留下一段空白让人细细品味。“此时无声胜有声”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琵琶行》原文元...
  • 17707
岂可修的意思
  • 岂可修的意思

  • 岂可修是日文畜生(ちくしょうchikushou)意思。也有可恨、可恶的意思,经过空耳音译过来后就成了岂可修了。岂可修是网络语言,多用在二次元里,在二次元里使用性质与亚克西相同。在B站很多评论底下或者是弹幕上,都可以看到“岂可修”,比如在动漫结束的时候,因为片尾非常吸引人或者...
  • 18630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意思
  •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意思

  • 翻译:难道真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吗?“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出自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观全篇,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叙事生动晓畅,论证层层深入,感情深沉浓烈,实为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宋·欧阳修呜呼!盛...
  • 17268
岂曰无衣出自哪里
  • 岂曰无衣出自哪里

  • 诗词作为古代文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经历了数千年的变迁,早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那么岂曰无衣出自哪里呢?1、《秦风·无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
  • 7810
从此的造句
  • 从此的造句

  • 从此的造句有:1、从此,山区人民告别了贫穷,走上富裕道路。2、鲁迅小时候曾在课桌上刻下了“早”字,从此再也不迟到了。3、从此,两个人结成了要好的朋友。4、这学期我们班来了一位新老师,从此班级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5、从此以后,我无官一身轻,有的是时间和你叙谈。6、愿你...
  • 18739
岂曰无依衣与子同袍翻译
  • 岂曰无依衣与子同袍翻译

  • 意思: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该句出自《诗经》中《秦风·无衣》一文,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秦风·无衣》原文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
  • 31516
君如意人,无处不可为适,岂能以此堂见让翻译	君如意人,无处不可为适,岂能以此堂见让解释
岂独伶人也哉是什么意思
  • 岂独伶人也哉是什么意思

  • “岂独伶人也哉”翻译:哪里仅仅是伶人导致的呢?。伶人:指演艺人。岂:哪,表示反问。也:语气助词,无实意。哉:语气助词,相当于“吗”、“呢”。原句选自《伶官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载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
  • 31703
岂曰无依与子同袍什么意思
  • 岂曰无依与子同袍什么意思

  • “岂曰(yuē)无衣,与子同袍”的寓意是:象征战场上的友谊。表现了同生共死,傲然面对死亡的战场的一种英雄的大无畏精神。诗句出自《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秦风·无衣》,全诗内容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 6788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启示
  •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启示

  • 成语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要把事情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要自作聪明。在古时候有一个人名字叫张三,他费了好大的劲,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慢慢攒够了三百两银子。三百两银子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也算是发了一笔小财,心里自然是十分的高兴。有...
  • 7093
岂曰无依与子同袍出处
  • 岂曰无依与子同袍出处

  • 意思: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该句出自《诗经》中《秦风·无衣》一文,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秦风·无衣》原文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
  • 8213
展昭历史上有此人吗
  • 展昭历史上有此人吗

  • 《包青天》里面,展昭和一个叫连彩云的姑娘两情相悦,可那姑娘系杀人凶手,结果可想而知。提起展昭,想必早已家喻户晓了,他是那个站在包拯身边,保护他协助他办案,武功高强,长相帅气的美男子,那么展昭历史上有此人吗?1、展昭这个人没有历史记载,只是民间的传说。至于他的师傅有很多版本...
  • 29267
夫没者岂苟然哉翻译
  • 夫没者岂苟然哉翻译

  • 夫没者岂苟然哉的意思:潜水的人能长时间地潜入水里,哪里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该句出自苏轼所作的《日喻》,《日喻》是一篇善于用形象比喻的议论文。《日喻》原文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
  • 19348
乐此不疲造句有哪些
  • 乐此不疲造句有哪些

  • 乐此不疲就是说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那么乐此不疲造句有哪些?1、她热爱音乐,每天都沉醉在音乐的世界里,乐此不疲。2、老赵天天去公园慢跑,乐此不疲。3、球场上的人都已经累瘫了,只有弟弟还乐此不疲的在投篮。4、虽然天天加班,但这份工作极...
  • 30524
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翻译
  • 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翻译

  • 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的意思: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没有什么不是这样的啊。该句出自《工之侨献琴》,《工之侨献琴》是刘基《郁离子》中的一篇寓言。文中以工之侨二次献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非考究内在品质的现象,告诫人们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
  • 31261
此地无银三百两讲的什么道理
  • 此地无银三百两讲的什么道理

  • 古时候,有个叫张三的人,他积攒了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他怕钱被别人偷去,就把银子放在箱中,然后埋在屋后墙角。他害怕别人怀疑这里有银子,又在纸张上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字,贴在墙角边,这才放心地走了。他的举动,都被隔壁的王二看到。到了半夜,王二把银子全偷走了。为了不...
  • 14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