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活百科帮 >

关于因人而异出自的百科

因人而异什么意思
  • 因人而异什么意思

  • 有人喜欢吃榴莲,有人不喜欢吃,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那么因人而异什么意思?1、【成语】:因人而异。2、【拼音】:yīnrénéryì。3、【解释】: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4、【出处】:鲁迅《准风月谈·难得糊涂》:“然而风格和情绪、倾向之类,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因事而异,因时而异。”5、【...
  • 4946
适己而忘人者人之所弃来自哪里
  • 适己而忘人者人之所弃来自哪里

  • “适己而忘人者,人之所弃”这句话出自明代著名学者方孝孺的《家人箴》,原话为:适己而忘人者,人之所弃;克己而立人者,众之所戴。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私自利的人,众人会离他而去;为他人着想的人,众人会拥戴他。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
  • 17876
治国有常而立民为本出自哪儿
  • 治国有常而立民为本出自哪儿

  • 治国有常而立民为本出自《淮南子·氾论训》。《淮南子·氾论训》又名《淮南鸿烈》,其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刘安,全书内容庞杂,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份儒家思想糅合起来。...
  • 18529
杞人忧天出自
  • 杞人忧天出自

  • 《杞人忧天》是一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文章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一气呵成。“杞”指周代诸侯国名,杞国,是中...
  • 29581
勿以恶小而为之出自谁
  • 勿以恶小而为之出自谁

  • 勿以恶小而为之出自刘备,是三国时期刘备在临终时给儿子刘禅的嘱咐,意思是不要以为这个坏事比较小就去做,出处是《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 22481
死而后已出自哪里
  • 死而后已出自哪里

  • 死而后已,汉语成语,拼音是sǐérhòuyǐ。然而部分朋友就像知道,究竟死而后已出自哪里呢?1、死而后已出自《论语·泰伯》。《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意思是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3、用法...
  • 9382
濯清涟而不妖出自哪里
  • 濯清涟而不妖出自哪里

  • 濯清涟而不妖翻译: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然而部分朋友就想知道,究竟濯清涟而不妖出自哪里呢?1、濯清涟而不妖出自《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2、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 13647
斯为泰山而不骄出自哪里
  • 斯为泰山而不骄出自哪里

  • “斯为泰山而不骄”是我国艺人易烊千玺在网络综艺《这就是街舞》中说的话,其根本上是改编自孔子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所编的《论语》中的“泰而不骄”一语。而“泰而不骄”的意思是:“为人通情达理,但从不骄矜凌人”,常被引用来告诫他人切勿骄傲自满。《论语》简介《论语》,是孔子...
  • 10015
知耻而后勇的出处
  • 知耻而后勇的出处

  • “知耻而后勇”出自《礼记·中庸》中的“知耻近乎勇”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一个人知道羞耻的时候,他就知道勇于改错,很勇敢了。这句话也是对于人能知羞能改过的这一品质的推崇和赞扬。...
  • 13660
长善而救其失出自
  • 长善而救其失出自

  •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教书的人,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且能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失误过错。原文“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译...
  • 11439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哪里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哪里

  • 翻译:自己想站得住(指立身),也让他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事业通达),也让他人行得通。该句出自《论语·雍也》,《论语·雍也》是《论语》中的一个章节,共包括30章,该篇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 10126
出淤泥而不染出自哪首古诗
  • 出淤泥而不染出自哪首古诗

  • 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是: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然而部分朋友就想知道,究竟出淤泥而不染出自哪首古诗呢?1、出淤泥而不染出自出自周敦颐的《爱莲说》。2、原文选段: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12548
因释其耒而守株出自哪里
  • 因释其耒而守株出自哪里

  • 因释其耒而守株中“释”的意思是:放下。句子的意思是: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这句话出自《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成语故事:韩非子《守株待...
  • 23806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自哪里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自哪里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拼音是rénérwúxìn,bùzhīqíkěyě,意为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是否可以(做成事)。即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那么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自哪里呢?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自《论语·为政》。2、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
  • 26258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出自何处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出自何处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的意思是“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是著名的名言名句,下面一起看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出自何处?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出自《荀子·劝学》。2、积善成德:积善成德,就是善行好事,长期积小善为大德,就会形成一种高...
  • 1595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由孔子生前的话语从而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
  • 27076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乱出自哪里
  •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乱出自哪里

  •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乱,是说君子在国家安定的时候要不忘危险,国家存在的时候要不忘败亡,国家大治的时候要不忘变乱。那么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乱出自哪里呢?1、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乱出自《周易·系辞下》。2、《周易·系辞》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总论《易经》大义,相传孔子作了7...
  • 24460
无为而无不为出自哪里
  • 无为而无不为出自哪里

  •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旷古悠久,自黄帝王朝的姬轩辕时期算起,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那么无为而无不为出自哪里呢?1、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说的是人要遵循自然之理,顺应自然的运行,不必去干预自然的运行,不做不必的事,但也必须去做“作为自然与社...
  • 11955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出自哪里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出自
因人而异怎么造句
  • 因人而异怎么造句

  • 因人而异,汉语成语,拼音是yīnrénéryì,意思是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那么网友们知道因人而异怎么造句吗?感兴趣去的网友们,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循序渐进,不求立竿见影;因人而异,不可千篇一律。2、做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因人而异,对症下药。3、它是一个可以给人不同体验的美...
  • 19451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出自哪里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出自哪里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意思:太阳出来就去耕作田地,太阳落山就回家去休息。该句出自《击壤歌》,原文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击壤歌》是一首远古先民咏赞美好生活的歌谣。这首歌谣用极口语化的表述方式,吟唱出了生动的田园风景诗。《击壤歌》原文日...
  • 30605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出自哪首诗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出自哪首诗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意思:太阳出来就去耕作田地,太阳落山就回家去休息。该句出自《击壤歌》,原句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击壤歌》是一首远古先民咏赞美好生活的歌谣。这首歌谣用极口语化的表述方式,吟唱出了生动的田园风景诗。《击壤歌》原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 10789
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的意思是什么
  • 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的意思是什么

  • “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的意思:不追求与他人的不同,而应追求与天理的一致。“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出自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王阳明是心学集大成者,代表作有《王阳明全集》、《传习录》等。王阳明的介绍王阳明出生于1472年10月31日,逝世于1529年1月9日,又叫做王守仁,阳明是他...
  • 17543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哪里荀子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哪里荀子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荀子·劝学》。这句话比喻后来者胜过前人,如学生超过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思是:靛青从蓼蓝中提炼出来,但是靛青的颜色比蓼蓝更深。其中“青”指的是靛青,“蓝”指的是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原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4882
道可致而不可求出自哪里
  • 道可致而不可求出自哪里

  • “道可致而不可求”一句出自《日喻》。《日喻》是苏轼的说理议论文,运用形象的寓言故事进行比喻说理,说明了“道可致而不可求”的道理,告诉我们读书不能强求义理,要脚踏实地地刻苦学习,使道自然到来。《日喻》的赏析《日喻》全文多用寓言故事来论证观点,夹叙夹议,深入浅出地说明...
  • 29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