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活百科帮 >

关于典故的百科

典故是什么意思
  • 典故是什么意思

  •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iǎngù,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那么典故是什么意思?1、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典故这个名称,由...
  • 11091
望梅止渴是什么意思
  • 望梅止渴是什么意思

  • 望梅止渴是一个关于曹操的故事,那么,望梅止渴是什么意思呢?1、望梅止渴,汉语成语,拼音是wàngméizhǐkě,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2、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关于望梅止渴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 21856
《郑人买履》读后感怎么写
  • 《郑人买履》读后感怎么写

  • 郑人买履,既是成语,也是典故,更是寓言,是说有个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那么《郑人买履》读后感怎么写呢?《郑人买履》读后感范文(一)我读了《郑人买履》这篇古文,它的中心也就是主要内容是借用一个宁可相信自己...
  • 31364
《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郑人买履,这个词已有很久的历史,出自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更是一则寓言。那么《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1、郑人买履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做事要懂得变通,不能太死板,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不能总是认为书本上的才是真理。这个故事在现在也有着...
  • 4682
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 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 中国成语典故之都指的是邯郸市,据不完全统计,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多达1500多条。邯郸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8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时期,邯郸为赵国都城,“邯郸”二字作为地名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走在邯郸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成语...
  • 7598
祸起萧墙的典故出处
  • 祸起萧墙的典故出处

  • 祸起萧墙的典故:鲁国季氏要攻打颛臾。冉有、子路都是季孙的臣子,一同拜访孔子时,报告此事。孔子认为他们可以劝谏季孙却没有,这是他们的失职。冉有认为颛臾和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如果不占领,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认为,君子辅佐君主,却不能用文治教化远方的人,反而在国境内使用武...
  • 30505
伍子胥典故故事有哪些
  • 伍子胥典故故事有哪些

  • 关于伍子胥的典故有:一夜白头、七星龙渊、千金报恩。一夜白头讲的是伍子胥携楚国太子建之子胜逃奔他国,被楚兵一路追杀。扁鹊的弟子东皋公为了帮助他,把二人带进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一连七日,却不谈过关之事。伍子胥在等待时,一夜之间白了头。最终在东皋公朋友的帮助下,顺利逃出...
  • 31327
勒石燕然的典故是什么
  • 勒石燕然的典故是什么

  • 勒石燕然是指东汉的窦宪将军率领军队大破北匈奴之后,并且一直追击到了燕然山,然后在山上刻下了《封燕然山铭》这一典故。勒石燕然也可叫做燕然勒功,出自《后汉书·窦融列传》,意思是建立不朽功业或者成就功勋。...
  • 30243
四面楚歌的典故是什么
  • 四面楚歌的典故是什么

  •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持续了长达五年的楚汉之争,后来双方约定以鸿沟东西作为边界,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率部追击正在向彭城进发的项羽部队,趁机发起攻击。由于准备不足,项羽军队被打败,被汉军围困在垓下。由于缺乏粮食,项羽的士兵早已军心涣散。刘邦又命士兵...
  • 19705
东山再起的典故
  • 东山再起的典故

  • 东晋时期,谢安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曾做过官,后来辞去官职,跑到会稽东山隐居起来。到了40岁时,谢安终于再度入朝做官,直到任宰相之职。公元383年,前秦国君苻坚亲率八十多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准备南下灭晋。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文武官员都惊慌了。百姓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
  • 15670
伍子胥的典故成语
  • 伍子胥的典故成语

  • 关于伍子胥的典故有:一夜白头、七星龙渊、千金报恩。一夜白头讲的是伍子胥携楚国太子建之子胜逃奔他国,被楚兵一路追杀。扁鹊的弟子东皋公为了帮助他,把二人带进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一连七日,却不谈过关之事。伍子胥在等待时,一夜之间白了头。最终在东皋公朋友的帮助下,顺利逃出...
  • 23611
有关重耳的历史典故
  • 有关重耳的历史典故

  • 春秋时期,晋文公逃亡到楚国时,楚王对他非常客气。晋文公为了感谢他,承诺如果楚晋两国发生战争,晋军先退避三舍。后来,晋文公回国当了国君,并把晋国治理得非常强大。有一年,楚国和晋国发生战争,晋文公为了实现诺言,下令军队退避三舍,驻扎在城濮。楚将成得臣以为晋军害怕了,马上追击。...
  • 15721
雁塔题名的典故是什么
  • 雁塔题名的典故是什么

  • 唐中宗神龙年间,进士张莒游慈恩寺,一时兴起,将名字题在大雁塔下。不料,此举引得文人纷纷效仿。尤其是新科进士更把雁塔题名视为莫大的荣耀。他们在曲江宴饮后,集体来到大雁塔下,推举善书者将他们的姓名、籍贯和及第的时间用墨笔题在墙壁上。这些人中若有人日后做到了卿相,还要将...
  • 9718
破釜沉舟历史典故
  • 破釜沉舟历史典故

  • 《破釜沉舟》典故:项羽为了帮叔父项梁报仇,亲率二万精兵进攻章邯。渡江前命令士兵打破煮食用的釜镬,渡江后凿沉船只,只带三天干粮。最后在巨鹿大破秦军。后来人们常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决心,义无返顾。《破釜沉舟》成语典故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不敌,退守...
  • 13960
悬壶济世的典故
  • 悬壶济世的典故

  • “悬壶”是中医行医的专用名词,典出《后汉书》及《神仙传》,与道医壶公有关。《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列传》云:“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椽。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今世所有《召军符》、《召鬼神治病王府符》凡二十余卷,皆出于壶公……”...
  • 28026
分一杯羹的典故
  • 分一杯羹的典故

  • 分一杯羹的典故就是楚汉时期,项羽担心如果继续对峙下去会对他不利,于是他就抓了刘邦的父亲,威胁刘邦说如果他不投降就要杀了他的父亲然后煮成肉羹来吃,但是刘邦听了他的话却表示我们是结拜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如果你要杀了并吃了他,请记得分一杯羹给我。项羽听了刘邦的话...
  • 10429
扪虱而谈的典故是说谁
  • 扪虱而谈的典故是说谁

  • 《扪虱而谈》的典故:北海人王猛的才能卓越,隐居于华阴。当他听说桓温入关后,披着粗布衣服去拜访他,边摸着虱子边谈论当时的大事。桓温觉得他与众不同,便问他:“为何三秦的豪杰之士无人前来归附?”王猛指出这是因为百姓们不知道桓温的意图。桓温听后,就安排王猛暂任军谋祭酒。《...
  • 30573
鱼传尺素典故
关于管仲的典故
  • 关于管仲的典故

  • 《管仲列传》里的三个典故为:管鲍之交、桓公拜相、曹沫之约。管鲍之交指的是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桓公拜相指的是齐桓公为了称霸天下,重用人才,不计较当初的一箭之仇,拜管仲为相;曹沫之约指的是齐恒公想要背弃“曹沫之约”时,管仲劝阻了齐恒公,帮助齐恒公建立了信义,因此诸...
  • 7779
燕然勒石的典故概括
  • 燕然勒石的典故概括

  • 东汉时期,大将军窦宪率领精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然后在山上刻石记功而返。这一成语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成为了后世功臣名将向往的功业巅峰。《勒石燕然》的故事东汉时期,窦宪因为遣客刺杀太后幸臣得罪,害怕被治罪,于是请求出击北匈奴来赎罪。此时适逢南...
  • 14742
倾盖如故白头如新的典故
  • 倾盖如故白头如新的典故

  • 白头如新出自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讲的是邹阳受人诬陷,被关入狱。在狱中,邹阳写了一封列举事实的信给梁孝王,信中表明如果双方互不信任,即使交往一辈子,头发都白了,也还是和刚认识一样;如果二人真的相互了解,即便刚认识,也会像老朋友一样。梁孝王看了之后,非常感动,将邹阳释放并...
  • 32140
割肉喂母的典故是什么
  • 割肉喂母的典故是什么

  • 割肉喂母的典故是出自于蔡元培,蔡元培的母亲年纪轻轻就守了寡,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在蔡元培19岁那年,母亲由于积劳成疾,胃病加剧。卧病在床,即使服药也不见得病情有丝毫的好转,极其孝顺的蔡元培听闻坊间有割手臂上的肉入药,能够使人延寿12年的传闻。于是蔡元培便瞒着家人,割下了...
  • 11046
东山再起的典故出自于
  • 东山再起的典故出自于

  • 东晋时期,谢安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曾做过官,后来辞去官职,跑到会稽东山隐居起来。到了40岁时,谢安终于再度入朝做官,直到任宰相之职。公元383年,前秦国君苻坚亲率八十多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准备南下灭晋。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文武官员都惊慌了。百姓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
  • 18567
关于学习的典故有哪些
  • 关于学习的典故有哪些

  • 有关学习的典故有: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映月读书、牛角挂书、韦编三绝、下帷读书、三余读书、挟策读书、高凤流麦。比如:凿壁偷光是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它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
  • 10653
东山再起的典故是谁
  • 东山再起的典故是谁

  • 东山再起的典故:东晋政治家谢安在年轻时就已经成名,朝廷屡次征召谢安入朝为官,他一概推辞。后来有官员认为谢安历年不应征召,应该禁锢终身,谢安便放浪于东部的名胜之地。直到谢氏的权势受到了很大威胁,谢安才有了做官的志趣,其后被征召入朝,竭力辅政,最后官至宰相之职。东山再起的...
  • 1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