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百科幫 >

教育

> 或請重法以禁之的翻譯

或請重法以禁之的翻譯

或請重法以禁之翻譯:有的人請求使用嚴厲的刑法來禁止他們。該句出自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中《唐太宗論止盜》一文。本文通過講述李世民針對如何處置盜賊,延伸至如何治理國家的事情,說明君主仁政,百姓才會安居樂業。從唐太宗和群臣們不同的止盜方法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清正廉潔,開明,會自我反省的君主。

或請重法以禁之翻譯 或請重法以禁之的翻譯

《唐太宗論止盜》原文

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飢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年之後,海內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上又嘗謂侍臣曰:“君依於國,國依於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來,常由身出。夫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則民愁,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君喪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縱慾也。”

《唐太宗論止盜》註釋

1、論:討論。

2、止:禁止。

3、或 :有的人。

4、哂(shěn):微笑。

5、為: 成為。

6、故: 所以。

7、不暇:沒有時間;不,沒有 ;暇,時間。

8、去:去除。

9、輕:減輕。

10、使:讓。

11、安: 怎麼。

12、自是:從此以後;是:這。

13、昇平:太平。

14、野宿:在郊外露宿。

《唐太宗論止盜》翻譯

皇上與群臣議論怎樣禁止盜賊。有的人請求使用嚴厲的刑法來禁止他們。皇上微笑著說:“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盜賊,是由於賦稅太多,勞役、兵役太重,官吏們又貪得無厭,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這是切身的問題,所以也就顧不得廉恥了。我應當去掉奢侈的花費,節省開支,減輕徭役,少收賦稅,選拔和任用廉潔的官吏,讓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餘,那麼他們自然就不會去做盜賊了,怎麼能用嚴厲的刑法呢!” 從這以後,過了幾年,天下太平,沒有人把別人掉在路上的東西拾起來據為己有,大門可以不關,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太宗李世民曾對身邊的大臣說:“君主依靠國家,國家依靠民眾。依靠剝削民眾來奉養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來充腹,腹飽而身死,君主富裕國家就滅亡。所以,君主的憂患,不是來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慾望興盛,費用就會增大;費用增大,賦役就會繁重;賦役繁重,民眾就會愁苦;民眾愁苦,國家就會危急;國家危急,君主就會喪失政權。朕常常思考這些,所以就不敢放縱自己的慾望。”

或請重法以禁之翻譯 或請重法以禁之的翻譯 第2張

《唐太宗論止盜》賞析

《唐太宗論止盜》出自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本文通過講述李世民針對如何處置盜賊,延伸至如何治理國家的事情,說明君主仁政,百姓才會安居樂業。從唐太宗和群臣們不同的止盜方法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清正廉潔,開明,會自我反省的君主。

創作背景

司馬光曾患歷代史籍浩繁,學者難以遍覽,因欲撮取其要,撰紀傳體史。初成《通志》8卷,起戰國至秦二世,表進於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視。

治平三年(1066),詔置書局於崇文院,繼續編纂。宋神宗即位,賜書名為《資治通鑑》,並序以獎之。元豐七年(1084)書成。

《通鑑》由司馬光總其大成,協修者有劉恕、劉攽、範祖禹3人。劉恕博聞強記,自《史記》以下諸史,旁及私記雜說,無所不覽,對《通鑑》的討論編次,用力最多。

劉攽於漢史、範祖禹於唐史,都有專深的研究。他們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貢獻。最後,由司馬光修改潤色,寫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奪,一出於光。

作者介紹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省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自稱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後代。

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標籤: 以禁 重法 翻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bkb.com/zh-tw/jy/zg0g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