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百科幫 >

教育

> 貓耳朵飲食文化有哪些

貓耳朵飲食文化有哪些

耳朵是山西晉中、晉北等地區的一種傳統風味麵食,俗稱“碾疙瘩”、“碾飥飥”等。那麼網友們知道貓耳朵飲食文化有哪些嗎?感興趣的網友們,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貓耳朵飲食文化有哪些

1、據傳,清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次微服乘一葉小舟賞玩西湖。遊得興致勃勃時,天忽然下起了小雨,眾人連忙避雨於小舟船艙內。大家等啊等,可是雨越下越大,下了許久都不見停。

2、幾個時辰過去了,乾隆皇帝又飢又餓,忍不住問老漁翁有否吃食。老漁翁告訴乾隆有面但沒有擀麵杖,做不成麵條。

3、正發愁之際,老漁翁的小孫女抱著一隻小花貓走來說:“沒有擀麵杖,我來用手捻。”於是小姑娘動手將面捻成塊,狀似小花貓的耳朵,小巧可愛。她把這形狀怪怪的麵條下鍋煮熟後再澆上魚蝦滷汁端給乾隆吃。

4、乾隆見面條不同尋常的模樣,玲瓏別緻,吃後更覺得回味無窮,趕忙問小姑娘這叫什麼面,小姑娘回答說是貓耳朵。

5、乾隆非常喜歡這道點心,回京後即召小姑娘為其做“貓耳朵”。自此“貓耳朵”成了一道名點。

6、另一則是說小姑娘長大嫁人後,為了維持生計,擺攤賣面度日。一日想起昔日奇遇,立即掛上了“御駕親嘗貓耳朵”的幌子,吸引顧客慕名而來,成為杭州名食,一直風行至今。

7、據《中國曆代御膳大觀》記載,“圪搓面”本是為祭雁而制,元代騎馬射獵者卻奉為獲獵之吉食,稱為“馬乞”,進入了御宴當中。山西太原亦將圪搓面稱為“麻食”,蓋“馬乞”諧音世傳之故。

8、可見,貓耳朵在元代就開始流行發展了。明清時圪搓面已在山西民間普遍食用,並傳播到陝冀魯豫乃至江南一帶。相傳乾隆下江南時曾食之誇讚,因其形似貓耳,呼為“貓耳朵”(《名食掌故》)。解放後老舍先生在北京晉陽飯莊品嚐此面,寫詩讚曰:“駝峰熊掌豈堪誇,貓耳撥魚實且華。”

以上就是對於貓耳朵飲食文化有哪些的相關內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bkb.com/zh-tw/jy/x95pk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