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百科幫 >

教育

> 《風》註釋

《風》註釋

過江千尺浪全詩是: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此詩句是唐代詩人李嶠創作的《風》。此詩通過抓住“葉”“花”“浪”“竹”四樣自然界物象在風力作用下的易變,間接地表現了“風”之種種形力、魅力與威力:它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經過江河時能掀起千尺巨浪,刮進竹林時可把萬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過江千尺浪全詩 《風》註釋

《風》註釋

1、解落:吹落,散落。解:解開,這裡指吹。三秋:秋季,一說指晚秋,農曆九月。

2、二月:早春,農曆二月,一說指春季。

3、過:經過。

4、斜(xié):傾斜,歪斜。

《風》翻譯

風可以吹落晚秋的樹葉,風可以吹開早春的鮮花。

風吹過江面時,掀起千尺巨浪;風吹入竹林時,令萬竿翠竹傾倒。

過江千尺浪全詩 《風》註釋 第2張

《風》創作背景

此詩作年未得確證。有人認為,李嶠、蘇味道、杜審言三人一起在春天遊瀘峰山,山上景色秀美,一片蔥鬱。等及峰頂之時,一陣清風吹來,李嶠詩興大發,隨口吟出了這首詩。

《風》作品鑑賞

這首詩寫出了風的力量。前兩句就“風”的季節功能而言:秋風能令萬木凋零,春風卻又能教百花綻放;後兩句則就“風”所到之處,呈不同景象來描寫:風過江上時,則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時,只見竹竿一齊傾斜。

風,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見摸不著,只能經由生命個體用心去感受或通過外物的變化知曉。因此,全詩無出現一個“風”字,也沒有直接描寫風之外部形態與外顯特點,而是通過外物在風的作用下原質或原態的改變去表現風之柔情與強悍。

可見詩人對物態常識的熟知與瞭然。在這種生活常識的支撐下,詩人熟練地通過外物的形變來顯發風之特點,以間接描寫來表現風的種種情態,讓人真切感受風的溫存與魅力。

《風》作者簡介

李嶠,唐代詩人。字巨山,贊皇(今屬河北)人。李嶠是隋內史侍郎李元操曾孫,少有才志,二十歲舉進士。初為安定縣尉,累遷給事中、吏部尚書、中書令。剛直廉正,因觸忤武后,貶為潤州司馬。後召為鳳閣舍人。一生崇尚節儉,反對鋪張。

在文學上造詣很深,詩文為當時人所稱道,前與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相接,中與崔融、蘇味道齊名,和蘇味道、崔融、杜審言合稱“文章四友”,後被尊為“文章宿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bkb.com/zh-tw/jy/qgq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