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百科幫 >

生活

> 端午節有什麼寓意

端午節有什麼寓意

隨着時代的變遷,端午節已成爲了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傳統,也展現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那麼,端午節主要民俗有什麼?端午節有什麼寓意?下面跟隨天奇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主要民俗有什麼 端午節有什麼寓意

端午節主要民俗

1、賽龍舟:是端午節最主要的習俗之一。相傳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這便是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賽龍舟以紀念之。

2、吃糉子: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前者是由於形狀有棱角內裹黏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最早的糉子是“筒糉”,至於後來人們用蘆葉包糉子,傳說是由於東漢初年,長沙有個叫區曲(或謂歐回)的人夢遇一個自稱屈原的賢士,他對區曲說:多年來人們祭我的米都讓蛟龍吃掉了,今後你們要把它用蘆葦葉包裹好,再用五彩絲纏好,蛟龍是怕蘆葉和五彩絲的。”自此以後,便有了角黍。

3、懸鐘馗像:鍾馗的作用類似於門神,其畫像常被用於驅鬼避邪據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日:“臣姓鍾名馗,即武舉不第,願爲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3、掛艾葉葛蒲: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家家都把蒿蒲、艾葉掛在門邊以避邪驅瘴。據說用葛蒲做劍,插於門帽有驅魔祛鬼之神效。“五月五日午,天師騎艾虎。手持葛蒲劍,瘟神歸地府”。

4、飲雄黃酒:民間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的說法。故端午節這天,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飲雄黃酒的習俗,至於兒童,長輩則將雄黃酒塗於其臉上或身上以驅蟲除穢。事實上,雄黃是一種有毒礦物質,外用可以消毒殺菌,但如果直接飲用則容易致癌,不宜提倡。

5、佩香查:端午節小孩佩香委,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寨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寓意

1、祈福平安:從古時候起,端午節就有着祈福平安的內涵寓意,古人會在這一天集體進行聚午宴、佩戴長命縷、畫額、洗草藥水等等活動,以便能夠祈福家人和自身平安。所以端午節是一個非常盛大的節日,直到今天我們對端午節的重視程度依日沒有降低過,甚至將其設立爲法定節假日。

2、驅邪消災:端午節有一項是重要的寓意那就是避五毒驅邪消災。所以每當端午節來臨的時候,我們都要掛艾草、掛營蒲、貼午時符、系百索子、打午時水、點艾條、黛蒼朮、曬百日姜、掛黃葛藤、佩香囊、栓五彩繩、佩豆娘、貼五毒圖、掛鐘馗像、喝雄黃酒等等,以此來化解災劫、驅散蟲蟻。

3、自然崇拜:端午節也有着自然崇拜的寓意,這與端午節最初的來源有關。早在上古時候起,人們就對自然充滿了崇敬,甚至在五月初五這天要祭祀龍圖騰和自然,所以民間有着賽龍舟的習俗,直到今天賽龍舟依舊是端午節最主要的民俗活動之一。

端午節主要民俗有什麼 端午節有什麼寓意 第2張

端午節的相關諺語有哪些

1、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蘇)

2、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3、癩蛤蟆躲不過五月五。(北京)

4、端午不戴艾,死去變妖怪。(西北)

5、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南方)

6、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山西)

7、有錢難買五月五日旱。(山西)

8、未吃端午糉,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糉,還要凍三凍。(上海寶山)

9、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江浙)

10、端午(五)請普薩,端六發烏賊。(江湖

以上就是關於“端午節主要民俗有什麼?端午節有什麼寓意”的相關內容,感謝閱讀。

標籤: 寓意 端午節 民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bkb.com/zh-hant/shenghuo/ev8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