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活百科帮 >

生活

> 二十四节气寒露历史渊源

二十四节气寒露历史渊源

节气是中国传统的时间划分方式,用来表示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节气是根据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和地球公转的周期而确定的。中国的节气一年分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相隔大约15天。那么,二十四节气寒露有什么含义?下面跟随天奇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二十四节气寒露的含义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寒露历史渊源

二十四节气寒露的含义是什么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95°;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

二十四节气寒露历史渊源

寒露,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夜晚,仰望星空,会发现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心宿二)已西沉。寒露后,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寒露与白露节气时相比气温下降了很多,寒生露凝,因而称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昼夜带寒意。

二十四节气寒露的含义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寒露历史渊源 第2张

二十四节气寒露有哪三候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意思是,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菊有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总的来说,寒露节气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重要节点,标志着气温的进一步下降和天气的寒冷。人们需要注意保暖和健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农作物和收获丰收。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shbkb.com/shenghuo/5918d.html